[ 2013-09-20 ] 商業周刊 成功者故事-讓八仙果「鑲」專利!!

    

 

【轉自 商業周刊 第1320期】
原文連結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IndepArticle.aspx?id=19799

老街創新,已是一難;如果說,還要把在老街販賣,不起眼、又是老產業的八仙果「鑲」上專利,吸引台語天后江蕙、香港歌神張學友開演唱會時,一箱箱採購成為日常潤喉之方,那更是難上加難。但,出身屏東山上偏鄉的林正偉,卻辦到了。

年貨大街開賣,迪化街上川流不息,位於街中央位置,面對著城隍廟的花旗坊,走進許多日本觀光客和趕買年貨者,他們手上提著最多的,不是鮑魚、烏魚子等傳統禮盒,而是一袋十二包裝的八仙果。

一「片」小小的八仙果,大小不到一公分,重量不超過一公克,所創造的收益卻占了花旗坊去年年營收八千萬元的一半;甚至,一包六十公克、賣價一百五十元,比夜市傳統一罐一百公克、五十元,每公克貴上四倍。

不是迪化街第二代,從外地來此落戶做生意的林正偉,如何靠著非主流商品的八仙果,卻做出足以和主流商品銷售匹敵的業績,靠的是什麼本事?

為了突圍,他從進貨單中發現,竟然有香港店家訂購八仙果,且是大量進貨,昔日在中藥材行六年工作經驗,讓他發現商機,決定在成堆的南北貨中開發新品項——八仙果。

走傳統老路,是無法在同質買賣中,異軍突起。一般來說,八仙果是由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等八種藥材,塞入葡萄柚內,等到陰乾後,再切成角狀。要高人一等,林正偉深諳產品力重要性,他在傳統八種藥材中,再加入粉光參、薄荷、金棗等三十六種配方,改良傳統苦味,增加潤喉效益。且有感於藥材多來自中國,會有衛生安全疑慮,他還特別花十萬元請SGS檢驗進口藥材中塑化劑、農藥、重金屬殘留測試;同時迥異傳統中藥行土法煉鋼憑感覺配方,而是引進日本機器控制配方的溫度、水分、濕度,且進行水合子測試比例,用科學方式讓小小的八仙果「變身」

將角狀改良成圓片狀,則是第二道秘訣。「產品力有了,接下來就是改良口感,」林正偉分析,傳統八仙果切成角狀,含在嘴巴中容易割到舌頭表面。為了易含,他想到可以改成丸狀,還因此花了十萬元,請台灣機器廠家設計可生產丸狀八仙果的機器。

丸狀還不夠完美,「壓成片狀,才剛好適合上下含著的姿態,」他強調。為了這個動作,又花了十萬元請人設計生產機器。從角狀到圓片狀,看起來僅花費二十萬元,但卻花了林正偉兩年時間,而時間與金錢的耗費,讓他可以從手工到量產八仙果,一分鐘從機器中跑出來的八仙果片,是一般傳統手搓的十倍。

小又舊的產業,仿冒危機隨之而來。因為賣太好,加上生產競爭門檻低,八樣藥材跟三十六種藥材吃起來雖然不同,但包裝上卻難分辨,而且丸狀一壓就成片狀,若不是對口味敏感的消費者也很難辨別真偽。而且在同行競爭下,甚至引來「花旗坊賣假貨」的惡意攻擊。

為了不讓花費三年心血,成了競爭下的「蛋塔效應」,林正偉花了近二十萬元跟競爭商家打官司,同時還為產品和包裝形狀申請商標專利,將八仙果「鑲」上證明,墊高競爭門檻。

 

 

 

首頁

會員登入

購物車 ( 0 )